近视防控-科学防控

1510373362_0841_afile.png

一、药物阿托品

大家普遍对于阿托品的认识是用在儿童验光配镜前的散瞳时。然而,目前循证医学显示,药物阿托品不仅具有麻痹睫状肌,使验光结果更准确的作用,它还能利用其抗毒  碱作用达到治疗近视的效果。研究表明,长期局部应用阿托品可以降低58%~96%青少年近视度数的进展。高(1%)、中(0.05%)、低(0.01%)三种浓度,浓度越高其效果越好。但是,研究表明浓度越高,停药后反弹也越快,0.01%浓度的阿托品反弹则不明显,且其过敏、畏光、视近模糊、头痛、口干等副作用也最小。目前,低浓度阿托品主要用于8~14岁近视增长高峰期的青少年,对于16岁以上,年龄偏大的近视患者,因其会引起比较明显的畏光和视近模糊症状,多不推荐使用。


二、角膜塑形镜的作用

角膜塑形镜(俗称OK镜)作为近年来市面上出现的防控近视的多种产品中的一种,逐渐被广大家长们认识和接受。我们周围越来越多的孩子佩戴角膜塑形镜,那它究竟有无作用?其控制近视的原理在哪儿?


首先,大家应该明确,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主要是因为一个关键性的名词——“远视性离焦”造成的。“远视性离焦”造成了视近物时,物体在周边视网膜成像时,聚焦在视网膜的后方。这样周边巩膜代偿性的向后延伸,眼轴拉长。眼轴每拉长1mm,近视度数就增长300度。角膜塑形镜正是通过减少“远视性离焦”而避免眼球的拉长,从而控制近视的增长。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增长幅度是普通框架眼镜的50%左右。


其次,佩戴角膜塑形镜,近视度数还是会增长,只是幅度相对缓慢。另外,近视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,主要包括环境因素(如长时间近距离阅读、户外活动时间少等)和遗传因素(如父母双方或有一方是600以上高度近视),角膜塑形镜对于环境因素造成的近视控制效果明显,而对于遗传因素造成的近视相对来说效果就没有那么明显了。


再次,角膜塑形镜应该准确的验配,科学合理的佩戴,一旦其中有一点纰漏,将会造成角膜塑形镜矫正效果不良,控制近视效果差。


三、具有防控功能的框架眼镜

目前,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模拟OK镜效果的近视防控眼镜,其镜片具有与角膜塑形镜相同的设计原理:使周边视网膜成像位于视网膜前方(即视网膜周边正离焦)。研究发现,这种状态对于眼轴的增长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。但由于眼球的转动,戴这种框架眼镜无法保持视网膜周边的这种正离焦,所以效果比角膜塑形镜差很多。


四、户外运动

户外活动能预防近视,比较公认的两种说法是:1、强光照射使瞳孔缩小,景深加深,模糊减少2、光线照射能增加多巴胺的分泌,  。所以,“户外运动”真正起作用的是要暴露在“户外”,跟光照有关,跟是否“运动”无关,所以窝在家里运动,对预防近视不会有太大作用。更细致的研究还表明,如果要使户外暴露发生作用,每天至少要暴露2小时,且间断性暴露效果更好。